天津招商网络> 正文
5月25日,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,稳定预期,增强信心。
会议召开前就受到了各方关注,甚至传言会使用“超常规手段”刺激经济。上证指数也随之稳步拉升,重返3100点上方。
然而从会议内容来看,这其实是一场精神贯彻会、动员会,还是围绕着33项稳经济措施的落实去谈,并未出台“超常规”刺激手段。
市场渴望信心,想要迅速见效的“灵丹妙药”。
但是,站在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,我们没有捷径可走。
重振信心,脚踏实地的办法更实用。
几天前,有一位四年级小学生用“三国”类比俄乌局势,赢得了无数网友的点赞。
笔者也想借这段历史,谈谈对国家的理解。
我最初对诸葛亮的认知,都是从《三国演义》中得来的。羽扇纶巾,仙风道骨,呼风唤雨,足智多谋,是一个神机妙算的智者形象。
然而在正史中,诸葛亮并没有火烧博望、草船借箭、借东风、火烧藤甲兵之类的事迹。
陈寿也在《三国志》中评价:然亮才,於治戎为长,奇谋为短,理民之干,优于将略。盖应变将略,非其所长欤!
原来诸葛亮不擅长奇谋和将略呀!
笔者心中那个神机妙算的伟大形象,一度塌房了。但是随着阅历增长,我越来越发现——哪有什么奇谋,靠的都是千锤百炼的基本功。
史书中说诸葛亮用兵:止如山,进退如风,兵出之日,天下震动,而人心不忧。至于他的屯营布阵,更是杰出,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去看他的营垒布局,感叹“天下奇才也”。
治军有法,统御有方,不过如此。
三国时,天下十三州,曹魏占九州半,东吴占二州半,蜀汉仅占一州。
以九分之一的实力,打出气吞天下之势,诸葛亮没有用“子午谷奇谋”之类的“超常规手段”,而是耕战安排得当、赏罚公平、治军严整,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,以不变应万变。
之所以提诸葛亮,并非要用蜀汉类比中国。
笔者的意思是,国家和个人不同,正所谓“船小好调头”,个人可以反复横跳、来回调整,但国家却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,调整必须循序渐进,打牢一轮的基础才能启动下一轮。
更何况中国拥有14亿人口,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出台任何超常规的重磅政策,短期的刺激作用有多大,长期的风险就有多大。
所以,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6方面33项稳增长措施,还是在求“稳”,确保一切向好,用时间来恢复市场和消费信心。
越是紧要关头,这种脚踏实地的办法往往越实用,也越值得相信。
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、路线图。
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,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。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,再奋斗15年,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。
既然着眼的是几十年后的“百年”目标,我们要做的是抓住时机、及时调整,排除影响长期发展的隐患,而不是为了短期增长埋下新的隐患。
当然,有调整,势必会有“阵痛”。
但是不能伤害到经济发展的根基,不然一切调整都将失去意义,这就是为什么一再强调“保市场主体、保就业、保民生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国务院将派出督查组,对地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。
督查开始之后,各地针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出台的实施细则,或许更值得关注。
其实,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指出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,部署了“七大政策组合”。
只是奥密克戎叠加三重压力的影响如此之大,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预期。
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,进一步部署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,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,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。
相关政策正在加速落地。
仅5月25日,就有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》,财政部发布《关于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支持金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》,国资委发布《关于中央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》。
一切的大动作,终极目标都是保市场主体、保就业、保民生。
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,同时也承担着吸纳就业的重任。比起各种经济指标,“浪成于微澜之间”的企业信心才至关重要。
今年以来,我们一直在围绕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”这个议题付诸实践,建立尽可能高效运转的“平战转换”模式。
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、用数字化技术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赋能……各地正在想方设法减少不确定性,稳住预期,恢复企业家的信心。
共克时艰,翻过这座山,终将看见满天星辰。
面对困难,我们必须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意识,抛弃那些速胜、投降的错误想法,这个道理毛主席在1938年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。
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。
因为我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人口众多,地区差异较大,与疫情做长期斗争的准备还不够充分。有些地方动不动就“一刀切”,对经济运转影响很大,虽然存在力量不足的问题,但确实说明平时没做好充分准备。
重振经济也是一场持久战。
高速发展注定一去不复返,我们正在努力通过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,走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在最关键的转型时期,我们又遭遇了疫情的反复,注定会出现一些“内卷”和“不适”,造成信心不足,但是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,关键是什么时候摆脱短期的疲弱。
价值回归可能会迟到,但从不会缺席。
不能指望一项政策出台,信心就立刻恢复了。如果真有这样的办法早就用了,之所以慎之又慎,就是担心随之而来的巨大副作用。
真正有用的,还是稳住,确保一切向好,用时间来恢复市场和消费的信心。
只有积极转型,拥抱这个新时代,符合国家政策导向,才能在马上到来的大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,享受最为丰厚的国运福利。
脚踏实地的办法更实用,也更值得相信。
来源:招商网络
天津西青中北镇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
2022-06-14GDP增速0.1%,天津急了!
2022-05-06谷川联行助力“瞪羚企业”新超科技落户天津西青中北镇,激发科技创新引领能力
2022-04-19总投资约5亿元!谷川联行助力德国波森落户天津宝坻,加速推进天津“制造业立市”
2022-03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