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招商网络> 正文

炸裂!武汉“抢”字在先,中国经济坐标或将落在这里……

2021-12-24 13:40

北方有黄河,南方有长江,以秦岭淮河为界,就有了南北方之分。 那“江城”武汉,到底是南方还是北方? 这个千古谜题,顺理成章的让武汉成为中部的“领头大哥”。 这一年,所谓领头,武汉“抢”字在先。 

再次打响人口争夺战 推出新政

抢央企资源三峡迁入 全力以赴

抢占FF中国总部布局 设立基金

小米汽车官宣成立时 隔空喊话

并没有完,争抢特斯拉第二工厂,武汉第一时间申请出战。前不久,联想总部透漏或将从北京外迁,武汉再度抢先成为“接盘侠”。 武汉“眼明手快”的生猛操作,是国内为数不多敢与北上广深抢资源的城市。就招商引资而言,不只停留于100℃的热情,而是将大干实干的精神注入到每一个项目。 当武汉力争成为全国领先发展的标杆城市时,集区位、产业、城市圈、招商理念于一身,注定各方面优势不亚于南方城市。但是“十个手指各有长短”,也不免多了一些自顾不暇的急迫,少了一点珠联璧合的耐心。

其实非常“南”

当你不了解武汉,产生地域质疑,完全在情理之中。武汉处于我国的中心地带,北向首都,南靠珠三角,东临上海,西接成都,历来就是九省通衢、四通八达,去哪里都不会太远。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真的能与南方城市“媲美”。这也造就了武汉产业结构多元化,光长三角西入,珠三角北进,就形成了两大产业转移的交汇。 面对一线城市资源集聚向资源疏解转变,武汉主动出击,在对的时间,找对的人,做对的事。除此之外,首创了“校友招商”模式,市领导亲自出马,喊话全球武汉校友“资智回汉”,引发热烈关注。 如今,“资智回汉”已形成品牌效应,一大批知名校友企业家获聘招商大使、招才顾问,摇旗呐喊为“第二故乡”招商。如此敢想、敢当、敢为的理念,还真像南方招商引资的先进“操作”。 其中,既有美的、格力在武汉大规模建厂,又有东风、武重等国企巨头,形成了汽车、钢铁等千亿产业集群,真正印证了“产业承接看武汉”。 再加之,高新产业也不示弱,武汉光谷驰名天下,在全国的地位非同小可。

尤其,多次受到互联网巨头的青睐,80多家互联网大厂扎堆武汉建设第二总部,成为互联网发展不可忽略的中坚城市。

炸裂!武汉“抢”字在先,中国经济坐标或将落在这里……

去年,一场“黑天鹅”的来临,我们看到了武汉“重生”的速度。

2020年,武汉经济总量达到15616.1亿元,从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下降40.5%恢复到全年下降4.7%,武汉稳住了经济基本盘,依然挺近全国十强。

的确不够“南”

以前,我们看武汉,谈的是三镇、滨江与光谷。 如今,我们谈武汉,盯的是武汉“1+8”城市圈。 预测5年后,武汉城市圈经济总量,约4万亿,相当于1个上海。 武汉作为城市圈的大哥,当站在龙头位置后,还不忘拉动黄石、鄂州、黄冈、孝感、咸宁、仙桃、天门、潜江8位兄弟城市抱团发展。

炸裂!武汉“抢”字在先,中国经济坐标或将落在这里……

今年以来,从省到市下发不少文件,指明了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方向,明确了具体的举措。不难看出,省市的重视度,又上升了一个台阶。 仔细一想,1+8>9,或许容易,1+8=1,真心不易。  换句话说,组个局简单,若步调一致、整体划一,抱成“圈”实属困难。 更棘手的是,武汉城市圈西北角有明显的缺口,显得这个“圈”不圆了。因此,有缺口必然会“漏风”。 以洪湖、京山、广水为首的几个区域,目前是荆州、随州等地代管,行政区划上相对不独立,纳入圈里还存在诸多问题。 武汉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,提出“965”产业集群发展思路:九大支柱产业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、五大未来产业。 其中,区域间产业的垂直分工、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、人才回流的城市服务,都是城市圈发展的考量因素。当交通、物流等基础设施高度重合时,才能不遗余力地推动各类产业抱团发展。由点到面打通内部的“动脉”,圈层势必能强身健体。 “同城共进”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,也是城市破壁出圈的发展利器。

所谓,民心齐,泰山移, 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发展、招商引资上展现的淋漓尽致。而武汉,在产业带动性、扩散效应上还略显逊色。

城市圈破“圈”

如今,互联网总部经济给武汉带来了人才、资金、技术与创新动力,其蓬勃发展也是武汉打造“光芯屏端网”信息技术万亿支柱产业的一个缩影。

光通信:长飞光纤夯实全球领军地位

集成电路:梦芯科技北斗芯片研制第一梯队

屏:华星光电、天马微电子,最大的显示面板生产基地

端:小米、华为,新一代移动智能终端及可穿戴设备

虽然,武汉没有赶上互联网的风口,相对北上广深还有差距。但是,每个时代,资源倾斜的方向不一样。

当下,武汉不妨瞄准机遇,定向招引科技企业,抢占互联网便是抓住未来,能否挤入中国互联网第一梯队?期待时间给出最终答案…… 自2018年以来,凡是有头有脸的城市,都拼命在抢人,武汉也不例外。

当一座城市的人口超出了自身的承载量,就会爆发“城市病”,交通堵塞、资源匮乏,过度的人口聚集会增加城市的经济运行效率。 并不是说对人口做限制,而是长期通过市场、产业、环境的影响,吸纳高质量的人才自然流向城市圈的每一个区域,促使整个城市群联动起来。

武汉作为城市圈的“大哥”,既不能“自嗨”,也不能三两成群“结对”。城市圈八兄弟一起患难与共、你来我往,达到互惠共赢的发展巅峰。 首先,武汉必须发挥“龙头”作用,“龙头”抬起来了,那“腰杆”一定能直起来,“尾巴”自然翘起来了。 武汉在基础建设、搭建平台、建立一体化的政策框架等方面下功夫,做强“硬联通”、做优“软联通”,让汽车产业、光电子信息、集成电路、智能制造一系列主导产业,发挥好“链主”的辐射带动作用。 所以说,大哥不大,谁会服从? 其次,圆心之外的城市,仙桃、潜江、黄石、咸宁等地方要长远的“算大账”,主动融入、深度融合,消除区域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。循序渐进的将主链留在武汉,配套发散在圈层里,把蛋糕共同做大,各方均能得以发展。 这样一来,武汉城市圈或许会呈现“双星”模式,双城之间将产业、研发、生产分工明确,形成分工互补、共享生态的模式,让城市圈的经济业态水乳相融。

结语

武汉跳好“独舞”,已经竭尽全力做好了。但在与周边城市跳好“群舞”,似乎还“差”了一把“火”。当下,找瞄准点、发力点、支点,沿着这些方向抢占先机、改革创新,有效激发内生动力,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。 没有得到是还未得到,不一定未来没有机会得到。武汉想要破“圈”,冲刺中国第四极,就要“破”得斩钉截铁,“立”得深谋远虑,迈向城市生态的新能级。

来源:招商网络

展开
投资咨询热线
400-168-6016
  • 招商引资政策
  • 工业用地信息
  • 厂房租购平台
  • 其他招商信息
  •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
    快去查看吧~
    政策下载
    在线咨询
    电话沟通
    电话咨询
    400-115-5265
   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